2022年1月6日,在世界五百強發(fā)布機構(gòu)大美無度5A品牌驗證發(fā)布中心。
風水大美無度研究者李兆奇問:
魏老師,《易經(jīng)》乾卦與龍有何關(guān)系?
風水始祖《青囊經(jīng)》通解人魏義光答天問:
乾卦是《易經(jīng)》首卦,下卦是乾,上卦也是乾,六爻皆陽,古人叫純陽。乾卦以龍為象,代表天。“潛龍勿用”“見龍在田”“龍躍在淵”“飛龍在天”“亢龍有悔”“群龍無首”,從下到上,從潛伏深淵到上出重霄,都與龍有關(guān)。
乾卦卦辭說:元亨,利貞。“元”字的本義是首、頭,引申為大、重要、非常等意思。“亨”字在古代與“享”通用,引申為“通順”的意思。利,就是利于、便于。
“龍”是貫穿《乾》卦始終的一個物象。據(jù)《左傳》中記載:“古者畜龍,故國有豢龍氏,有御龍氏。”龍作為圖騰崇拜對象,蛇為其原型之一。
由于崇拜蛇的部族勢力強大,不斷地兼并其他以馬、鹿、狗、魚等作為圖騰崇拜對象的弱小部族,因此蛇的形象中不斷融合進了其它動物的特征,因此龍才有了馬的頭、鬣的尾、鹿的角、狗的爪、魚的鱗和須等,才有了魚龍、豬龍、馬龍、鳥龍等不同的變體。
因此,《山海經(jīng)·中山經(jīng)》中說:“凡岷山之首,其神狀皆馬首而龍身。”“洞庭山之首,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。”從這個意義上說,龍的不同變體象征了中華民族不斷融合的歷史。
龍的特征應(yīng)該在周代以前就被確認和固定下來,加之周人崇尚龍,《周易》又是周代人之《易》,因此在《乾》卦中引進了“龍”以象征氣在不同時空中的變化,得到后世的認同。如《三國演義》在“煮酒論英雄”時,曹操說:“龍能大能小,能升能隱:大則興云吐霧,小則隱介藏形;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,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(nèi)。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。”
卦名為“乾”而不稱為“天”,其原因在于,古代圣人教導(dǎo)人們“法天之用,不法天之體”,即天太廣大,且空空如也,如此之形象人們無法效仿,我們應(yīng)該學(xué)習(xí)的是天的精神,即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”我們應(yīng)當像天一樣強健,自強不息,不屈不撓。
風水如何更好?敬請關(guān)注下一期。
責任編輯:大美無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