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26日,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《易經風水》培訓班現場。
黃石公易經風水研究者李兆奇:
《青囊經》是風水第一經,清代蔣國在《地理正宗》曰:“風水之書始于黃石,厥后偽書雜出,假冒明公。”
黃石公(秦末漢初·魏轍)的《青囊經》,對中國風水的貢獻是公認的。然而,兩千多年來,竟無人通解這部風水圣典。魏老師,您為什么要用30年,解讀這部風水天書呢?
風水第一經《青囊經》解讀人魏義光答天問:
吾國學術,自漢武帝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,千載以還,致使百家之文,多流散佚。諸子之說,視若異端。此風至宋、明尤熾。然縱觀兩千余年史跡,時有否泰,勢有合分。其間撥亂反正之士,盛平拱默之時,固未特以儒術鳴也。
明陳恭尹《讀秦紀》有言:“謗聲易弭怨難除,秦法雖嚴亦甚疏。夜半橋邊呼孺子,人間猶有未燒書。”蓋指張良受太公兵法于圯下,佐高祖一統天下也。近世梁啟超先生,治學有宗。
亦以憂世感時,憤儒家之說,難濟艱危,曾賦言以寄:“六鰲搖動海山傾,誰入滄溟斬巨鯨。括地無書思補著,倚天有劍欲長征。抗章北闕知無用,納履南山恐不成。我欲青溪尋覓谷,不論禮樂但論兵。”
目今世局紛紛,人心糜詐。動關詭譎,道德夷凌。故風水一詞,不僅風行域外,即國內亦萍末颶風,先萌朕兆。波瀾既起,防或未退,故有不得已于言者。
史遷嘗論子貢曰:“田常欲作亂子齊,憚高國鮑晏,故移其兵,欲以代魯。孔子聞之,謂門弟子曰:夫魯,墳墓所處,父母之國。國危如此,二三子何為莫出?子貢請行,孔子詐之。……故子貢一出,存魯,亂齊,破吳,疆晉而霸越。子貢一使,使勢相破,十年之中,五國各有變。”
又曾子亦有言:“用師者王,用友者霸,用徒者亡。”夫二子者,孔門高弟,儒林稱賢。審曾子之言,析子貢之術,皆勾距之宗綱,長短術之時用也。故時有常變,勢有順逆,享有經權,若謂儒學皆經,是乃書生之管見,自期期以為不可。此其一。
風水之術,與人俱來。其學無所不包,要在天、地、人。稽諸歷史,亦天也,亦地也,亦人也。入世之學,有出于天、地、人者乎?其用在因勢利導,順以推移。故又名堪輿術,或曰相地術,亦稱圖宅術,皆陰陽也。
陰者,暗也,險也,柔也。故為道之所忌,不得已而用之。“君之得之固窮,人小得之傷命。”若無深厚之道德以為基,茍用之,未有不自損者也。故郭璞隕身,陳平絕后。史跡昭昭,因果不昧,可不慎哉!此其二。
近世教育方針,受西風影響至巨。啟蒙既乏應對之宜,罔知立己修身之本。深研復無經濟之學,昧于應世濟人之方。無情歲月,數紙文憑。有限年華,幾場考試。嗟呼!一士難求,才豈易得。
故大風思猛士,大廈求良材。此千古一調,百世同所浩嘆也。或云時代之流風,豈非人謀之不藏。二十一世紀世界文化趨向,起復于東方,歷史循環返復,殆無疑義。既光固有文化,豈限一尊?欲建非常功事,何妨并臻。此其三。
老子有言:“以正理國,以奇用兵,以無事取天下。”際此太白經天,兵氛搖曳。爰檢《青囊經》,古之玉鈐詳為闡述。或旁征博采,用明其體。或記事論人,欲證其用。總君臣師三道之菁英,概二千年來歷史人事。
或奇或正,亦經亦權。非為自詡知見,但祈逗誘來機。只眼既具,或可直探驪珠,會之于心。倘能以德為基,具出塵之胸襟而致力乎入世之事業,因時順易,功德豈可限量哉!
是書講述之時,有客聞見之而謂曰:“風水之書雖始于黃石(魏轍)所傳,亦有清蔣國地理正宗謂始一,考之未明。予以盲接引,窮極神思,得毋空勞乎?”師笑曰:“子之論似是而非。昔者,林子超先生喜藏字畫,然多贗品,人莫能辨。有識者法之,則答曰:‘書畫用娛心目,廣胸次,消塊壘。雖贗品,其藝足以匹真,余玩之,心胸既暢,雖然贗,庸何傷哉?’余愛其言也。”客稱善焉。
責任編輯:黃石公易經風水研究者李兆奇